六十年战斗和创作生涯写照
——七大卷《白刃文集》出版
军旅著名老作家白刃同志文集,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文集分七大卷,共四百多万字。第—二卷收入《南洋漂流记》和《战斗到明天》(上下部)两部长篇小说;第三卷收入《龙真人别传》中篇小说及《太阳医生》、《香港的雾》等27篇短篇小说;第四卷收入《糖衣炮弹》、《白鹭》和《兵临城下》等七部话剧;第五卷为影视剧、歌剧、说唱及诗词;第六卷收入《罗荣桓元帅纪事》、《抗战故事》和《香港见闻》等纪实文学;第七卷收入《到延安的前前后后》、《南昌起义的老帅们》等133篇散文特写和战地通讯。
《白刃文集》是作者六十年来战斗、工作及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作者童年去南洋谋生,在马尼拉半工半读。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回国,翌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后参加八路军到山东敌后抗战。历任参谋、连指导员、报社主编、广播电台台长及新华社记者等职。战争年月,长期在前方工作,参加过辽沈、平律两大战役及多次大小战斗。文集中的作品,大多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生动故事创作的。
《白刃文集》中的大部分作品,于战争期间和建国以后,在国内外各大报刊上发表过,并由各大出版社集结为单行本发行,并多次再版。茅盾和丁玲同志曾为小说作序。《南洋漂流记》在香港报刊发表后,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广东花城出版社再版;菲律宾《世界日报》连载;并已译成英文。话剧《糖衣炮弹》1951年在《人民文学》发表后,军内外文工团队广泛演出,并被改编为京剧、淮剧及评弹。话剧《白鹭》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首演后,东北及关内十多个剧团上演,并被改编为越剧,剧中白鹭的故事则被改编成京剧和舞剧。话剧《兵临城下》在北京演出时,周恩来总理看了三遍,每次都详做指示;改编成电影前,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又在百忙中找作者长谈两个小时。国内许多剧团纷纷上演《兵临城下》,单是沈阳话剧团就演出了四百多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戏剧协会也排演了该剧。
由于作者坚持写真实,不做“墙头草”。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其作品屡遭“左棍子”打击!建国初期,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上部即受到批判围攻,以致下部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面世;话剧《白鹭》上演后,被扣上“人性论”的帽子;《兵临城下》被江青点名,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三次围剿。作者为创作,曾被两次开除党籍,三次下放劳动改造。
历史是公正的,冤案平反后,作者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红星二级功勋荣誉章,享受国务特殊津贴,并被选为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名誉委员。
《白刃文集》出版后,根据作者意愿,大部分赠送给作者曾经战斗过的部队,赠送给作者家乡的大中小学和北京、广州、厦门等地大图书馆及海内外亲友,小部分以半赠送形式发行。
《白刃文集》编委会2002年12月15日
《老人天地》杂志社
邀请部分老同志座谈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纪要
白刃同志的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上部五十年代初出版后,受到“左”的不公正的批评。作者两度修改两度再版,被认为是描绘抗日战争的画卷。近年白刃以八十岁高龄完成了续集,受到读者的关注。特别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读后,觉得是部弘扬主旋律的作品。《老人天地》杂志社于l997年12月邀请部分老同志座谈,现将发表整理如下:
马旋(《老人天地》副社长):来开会之前,社长与主编沙洪和姚明同志看了白刃同志的小说,都很高兴,本来要来参加座谈,因为明天要出发到外地工作,让我当代表。首先祝贺白刃同志给我们写了这本好书,如果能写些向读者推荐的文章,那就更好了。感谢各位老同志、老首长来参加座谈会,请大家多谈一些意见。
高七(原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我仔细地、很有兴趣地看了一遍,感到很亲切。书中的人物、事件和具体情节,都是当年我和白刃在一起看到和经历过的,人物是身边的老战友,反“扫荡”时在一起,有的还健在,有的已经去世了,看了书,引起了想念,这部书真实地反映了山东敌后抗日战争艰苦的历史。同样写山东抗战的书,由于感情不同,写出来的小说大不一样。有一本名叫《丰乳肥臀》的长篇小说,写的是山东高密的抗战,完全颠倒了历史。歌颂的好人是日本鬼子、汉奸和还乡团。而把共产党和八路军写得乱七八糟,写成杀人犯、强奸犯。却有些名人对此书胡吹大捧,认为是“史诗”,还给了十万元大奖。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是谁家的天下!有些被捧为畅销书的小说,则充满了凶杀色情的内容。你说它不好,他叫你拿出东西来。好了,现在白刃拿出来了,这本书反映抗日战争的真实面貌,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老一代和新一代都有教益。老一代人看了,可以引起对战争年代的回忆,珍惜那段历史。书中几个主要人物——沙非、辛为群、林侠…… 若隐若现看到了当年的老战友,感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当年许多身边的同志牺牲了,如曹秉衡、宋文礼、王黎明、原平、张因全、宋大可…… 他们和千百万先烈流血牺牲,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是现在有些人不珍惜。
看到目前许多腐败现象,感到忧虑。我们党历史讲成绩与缺点,是九个与一个之比,现在究竟有几个烂了,恐怕不止三个。有些基层组织被一些有钱人把持,有些单位领导权被腐败分子掌握…… 原因很多。不少文艺作品推波助澜,色情、凶杀,一切向钱看!崇洋媚外成为新潮!有位当过共产党的中委,当过国务院的部长,被人捧为大作家,却提倡“告别革命”!“反对崇高”!到外国和台湾说人家爱听的话!这是为什么?还有人说,抗战不是功臣,是阻碍了历史的发展。香港为什么繁荣?就是当了英国的殖民地,简直是放狗屁。我觉得年轻一代的人,也应该读读真实反映抗日历史的书,今天吃的饱穿得好是谁给你提供的条件?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是老一辈革命同志艰苦斗争得来的。现在文艺界的事难办,抓紧了哇哇叫,抓松了就有人胡来。一说就是极左,打棍子!马列主义不吃香!白刃同志这部书写了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成长壮大,从书中可以看到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抗战开始,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贯彻下来,吸收全国大批知识青年,这些人在战争中锻炼成长,在抗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建国中成了各条战线的中坚分子。
周承术(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副主任):这本书我看了两遍,写的知识分子战斗历程,与我个人的经历很相似。我们从一个毛孩子参加八路军,在党的领导下慢慢提高觉悟,能够打仗,能够打击敌人,创造一个新世界。历史证明,知识分子参军以后,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改造客观世界。在这方面,白刃小说当中写的很多。一群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到延安,在战斗的集体里,经过长期斗争,不断提高政治文化水平,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艰苦奋斗。他们之中有苦恼,甚至有动摇,但在军队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一步步提高。这样的书,老干部看了回想过去,可以不断充实自己,教育自己。也可以教育下一代,该让他们知道新社会来之不易,我就鼓动孙子看这部书。
白云亭(原总政话剧团艺术指导):白刃同志这本书是部大书,看后很受教育。我们也有同样的经历,但他把经历变成养料,变成题材,变成作品。在写作上是大手笔,50万字22章加个尾声,分三大块。前7章写武工队在敌占区打伪政权、筹款;发展到第10章反包围战;15章后转入第三阶段,春天到来形势发生变化,转入反攻,奔袭战、打据点、攻城。作者下了功夫,结构严谨。人物的成长、关系的变化、性格的发展,都是在大背景和小环境里发展起来的。整风运动、精兵简政,大形势都有。战斗方面,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攻坚战、包围反包围,也是大手笔。天门崮那场反包围战,战斗历程那样清楚,斗争很复杂,但纹丝不乱。人物一个个牺牲,阵地一点点丢失,写得那么具体,层次分明,确实写得好。都是为了写人、写英雄排。书中的人物在艰苦战争中滚滚爬爬、跌跌撞撞成长起来,非常合理、真实,看起来不假。一支大笔加上深厚的生活基础,是本书成功的特点。不像目前某些作品,某些电视剧,看起来不合逻辑,是假的。现在一些作家,没有生活基础,没有那样实实在在的思想感情,只看到市场需要,看到能来钱就写,外国电影里有什么玩意儿,就往作品里编编弄弄,看着挺花梢、挺热闹,就是经不起推敲,更谈不上有什么教益。其次,这书写了一个真理:一个求上进、要革命、对国家和民族有抱负的青年,只有在共产党的指导下走这条路,才能有作为。反过来,我们党的发达也必须依靠这批知识分子、民族精英,能够和工农大众相结合的知识青年。小说中写几个革命青年在残酷的斗争中,艰苦的生活中成长,写得非常合理、清楚,各种思想经过不同认识、不同主次都在发展成长。只要严格要求自己,都能不断提高觉悟,提高工作能力和斗争艺术。现在看看,假如没有抗战初期,全国的精英集中到党的旗帜下,党的事业就不能那么快发展。在严酷的斗争中,不少青年牺牲了,有的变成骨干,这点写的很好。不管沙非、辛为群、林快,还有焦思宁,都写了他们在斗争中自我觉醒。有些场面写得很生动,那么复杂写得有条有理,看得很清楚。沙非经历曲折,打了胜仗,消灭了鬼子,还要受批评,说明斗争的复杂性,这点写沙非的思想情绪很可信。总的说来,人物站得住,情节吸引人,真实可信。沙非和林侠的恋爱,从头拴到底,直挂到林侠和王政委结婚(这点有点匆忙)。看完书,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是本好书,能激发老同志的回想,热爱自己的青春年代;对青年人的意义更大。特别在目前社会风气影响下,拿革命开玩笑;拿战争出洋相;拿人生当赌场的时候,这部作品能指导青年人如何看待历史,看待生活,寻找自己的生活价值。
任东升(原总政话剧团副团长、艺术指导):“文革”后看了一些小说,有插队知青的;有琼瑶的爱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也看了一些历史和现在部队的,但像白刃同志这样的小说还不多见。这书很不简单,前后两集隔了近五十年,作者呕心沥血全力以赴。作者是福建人,书中用的全是山东语言,很不容易。最近读了几本书,真正能触及灵魂、震动思想的还是这本书。人物写得很生动、细腻、感人,读后很受感动。茅盾先生在上部初版序言中指出的不足,作者大力补充,如焦思宁的形象,加了那么几段就完整了。所以读起来很亲切,能看出山东抗日战争的全貌。看了以后想得很多,确实有收获。
胡德风(原总政歌舞团副团长、艺术指导):抗战时在山东和白刃同志一起,但接触不多。建国后他老挨整,不知为什么。读了《战斗到明天》才明白了,和白刃的距离也拉近了。从思想上我同意高七同志的意见;从艺术上讲,我觉得书中的语言、故事、情节写得非常地道,很群众化。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结构都很好的体现了战斗英雄的事迹,体现了艰苦生活和残酷斗争的事迹。政治思想和艺术手法的也结合的挺好,经过残酷斗争的同志,看起来很激动。我本来较忙,但一口气看下去,觉得应该宣传宣传,向广大读者推荐。中组部有个王建柱同志,患过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可他很努力,写了不少文章。他来访问白刃同志,读了这本书,准备写文章。去年我指挥几个大合唱,唱的是革命歌曲,但有些演唱者尤其青少年,没有斗争生活,感情出不来。郑律成音乐会排练时,指挥们看到演员内在的感情出不来,气得不行。白刃的《战斗到明天》提供了一个教材,明年总政歌舞团成立四十五周年纪念,让我去筹备,我就要跟他们讲,要有饱满的思想感情,才能唱好革命歌曲。我要用这本书中的情节向他们讲解,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次我去徐州探亲,我哥哥原来在新四军工作,当了战斗英雄,他要写回忆录,我请他看看《战斗到明天》,看看人物的命运如何与历史相结合。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青年知识分子不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不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是没有出息的。本书中写到“肃托”,我感到有点遗憾,怎么写不透呢?当时我所在那个部队的宣传队、教育股、大队的团的优秀干部,70%被杀掉了,地区的好干部,出类拔萃的共产党员,基本上被杀了,连大队长梁兴初也被绑起来,罗荣桓元帅去救了他。我想这方面的事该多写点,替我们多说说,可能这书的斗争重点不在这方面,也不好展开去写。总的说来,这部书写党的干部成长写得很美,历史性真实性写得非常好。
天门崮反包围战是很好的教育篇章,激烈时很激烈,沉寂时无声无息,是部大型战争交响乐。
《老人天地》1997年
老作家白刃与《白刃文集》
中??著名老作家白刃先生,1918年生於福建省晋江县永???。童年去菲律?e?\生,在?R尼拉做工?u?螅?半工半?x,?⒓涌谷站??活?樱??K?_始?W???作,及??《救亡月刊》。“西安事?”後於1937年春天回???⒓涌谷展ぷ鳎?1938年去延安抗日?政大?W?W?,?S?到?翅嵘?|,在八路?一一五??任?⒅\,?笊缰骶?,?B?指??T。日本投降後,任安?|?V播?台台?L、新?A社?者等?。解放???中?⒓舆|?c和平津?纱?鹨邸=??後?J挛?W工作。?F?橹??作家?f??名?u委?T,中???影基金??名?u理事,中??南音?W?????,中?A?w?S文??f?????,澳?T福建同?l???名?u???。
白刃先生?L期在解放?中工作,曾?@中央?委?C?l的?t星二?功??s?u章,享受???赵禾?e津?N。
六十年?恚?白刃先生??作各?N文?作品400多?f言,在???韧飧鞔蟪霭嫔绯霭??籍三十?N?N。茅盾先生曾?樗?的?L篇小?f《?鸲返矫魈臁纷餍颍?丁玲女士?槠渲小⒍唐?小?f??了序言。周恩?砜?理?P?阉?的?? 侗??R城下》,接?B看了三次。??≡???仁??N??F演出近千?觯?印尼雅加?_??f亦於1963年演出。改??影前,周?理找作者到中南海?了?尚?r。?影上映後,得到全???^?的?g迎。但在文化大革命?_始,江青?榱苏?周?理,首先拿《兵?R城下》?_刀,作者受到全???罂?的??攻,被?l配到西北??痈脑臁?
白刃先生的作品,?^大部份根???H身??v和所?所?,如?L篇《南洋?h流?》即根??他童年在菲律?e各?u流浪生活??作的。(此??曾在香港《?R?蟆愤B?d十?N期,香港《文?R?蟆愤x?d若干篇,後由三???店出版,?V州花城出?鹊匕妗#╅L篇小?f《?鸲返矫魈臁罚ㄈ嗣裎?W、作家、?影出版社)根??作者在部?中?H身?c日寇作?鸬慕??v而??的。其他?凳?篇?鸬赝ㄓ?(1940年——1949年)及短篇小?f,均?樽髡咴谇胺蕉??目?的作品。其他有?P???的??『徒ㄔO?∽鳎??歌及唱?~,亦均如此。《白刃文集》中有?L篇?o事文?W《?_?s桓元???o事》以故事形式?v述?_??的一生。??中?K有《南昌起?x的老????》,有?o述?_瑞卿、??A、?向?s等?④?被迫害的文章。?K最早於1950年以?f唱形式,??一??班?t??⒓佣??f五千里?L征的故事、等等。
作者??作原?t,是具?w???v史的真??,反映?r代生活,??中??了大量英雄和各式人物,都是普通士兵,平常百姓,有自己的性格特?c,??缺?c甚至?e?`。反?η?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三突出”制造英雄人物。因此多次受到“左棍子”的打?艉?罂?的??攻,?K三次被下放??痈脑臁5?作者“死不悔改”,?猿肿约???v史真??的??作原?t和??g?律,通?^民族形式,通俗生?拥恼Z言,曲折故事,引人入?俚那楣?。作品受到?V大?x者和?^?的?g迎,??籍多次再版。其中?歌《?F?_?F?L》及?灯?散文曾於解放初期?入小?W?n本。
新世?o到?碇??r,作者考?]到自己所??的作品,是上世?o?v史的??^,特?e是??抗日???和解放???的如??描?L,有很大的欣?p?r值和?v史?⒖?r值,?δ昵嗳擞幸欢ǖ慕逃?意?x,因此在耄耋之年,??出版七大卷文集,期望得到各界的批?u和指教。
《白刃文集》与作者简介
香港文汇报 2002-08-17
近访白刃
2005年6月的一天。我们来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干休所,拜访了红军作家、归国华侨、1943年曾任《山东画报》副主编的白刃先生。
已届耄耋之年的白刃先生,尽管须发已白,但依然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言谈举止间无不透出儒雅之气。说到山东,白老无限怀念,那里是他在抗战中,战斗了近7年的地方;山东人的纯朴、豪爽,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白老给我们取出早已找好的4大本“老照片”,其中一本白老60年前用蓝花白布自做封面的影集,格外引人注目,蓝花依旧那样鲜亮,只是白布已变暗黄,里边的老照片却格外清晰,记录着主人在山东抗战的历程。
奔赴山东抗战前线
白刃,姓王名寄生,1918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晋江石狮永宁镇一个华侨家庭。1932年白刃去菲律宾谋生,当过学徒店员,在马尼拉半工半读,并于1936参加革命。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白刃毅然于1937年回国参加抗战,他与几名热血青年一道奔赴延安。为了能上前线,他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防化专业。1939年他随115师进入山东,历任司令部参谋、干事、战地记者、《战士报》和《山东画报》负责人。白刃这个名字,起于1940年在115师当战地记者时。当时战争极为残酷,我军部队在山东白彦地区作战时与日军展开了白刃肉搏战,战斗结束后,他在大树下写了篇《在观察所里》的文章,署名为白刃,以后这个名字就被沿用下来了。
战争年代的《战士报》创刊后一直是油印版,随115师进山东后搞到一台手摇铅印机,成立了印刷厂,印刷厂不能随军行动,隐蔽在一个山村里。他们编好稿件、画好版面,派人送去排印,报纸印好后用牲口驮回来发行。当时敌后纸张奇缺,印刷厂的经费不足,他们出版报纸要冒很大危险、克服许多困难。报社人手少,必须日夜工作,夜间编报、写稿时,靠一盏小豆油灯照明。当时豆油也很紧缺,战士每人每天只吃三钱油,他们打夜班时为了省油,把灯芯棉花搓得细细的。抗战时期在山东近7年的时间里,白刃写下了大量反映我军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的通讯报道。他笔下40万字的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上部)描写的就是山东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游击战,以他的亲身经历、战斗生活为素材于1951年创作完成的,文学巨擎茅盾为此书作序。
难忘的陆房战斗和梁山歼灭战
采访中,白老向我们讲述了当年的陆房战斗和梁山歼灭战。
八路军115师从“平型关大捷”后由山西进人山东在郓城取得了樊坝战斗的胜利,声威大振。日军12军司令官尾高龟藏得知这是平型关下来的老八路,调集9路大军万余名精兵紧追其后,于1939年5月10日将我115师师部及主力686团(缺三营)、山纵六支队、津浦支队2千人,掩护着2千多人的党政干部,共4千余人,严密包围在山东肥城陆房村一个不足10里的盆地山区。大战在即,我八路军装备精良,士气十足,临危不惧,抢先占据有利地形,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场殊死之战。肥猪山是不毛之地,山势险峻,易守难攻,经过无数次拼杀,日军被打下山崖。深夜,日军收缩包围圈,燃起火把,强兵监视,企图次日再攻。我军巧妙布置,丢掉负重,棉包马蹄,顺利突出重围。此役115师以伤亡360人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1300余人的战果,创造了山东抗日战争初期最著名的“陆房战斗”。中央军委为此致电祝贺。陆房战斗的胜利突围,保护了开创根据地的党政干部,取得了115师挺进山东的合法地位。
日军在陆房战斗受到重创后,于8月2日纠集日军600余人的一个大队,拉着3门大炮进入梁山“扫荡”。115师陈光代师长、罗荣桓政委得知后,调集我军4个主力连队应战,创造了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战斗奇迹,第一次抓获日军俘虏24人,缴获了大炮3门、机枪15挺。中央军委为此致电祝贺。这就是抗战史上有名的“梁山歼灭战”。
这一仗打得鬼子又羞又怒,据说日军大队长长田敏江少佐还是日本天皇的亲戚,本来是想把他从意大利买来的两门大炮拖出来寻找八路军复仇,哪知道连炮带人都完蛋了。人死了不好交代,炮丢了太丢脸,日军华北司令命令他们,无论如何要把大炮找回来。泰鲁西的日军纠集了1万多人、百余辆军车,到处找八路军,到处找炮。炮毕竟太大了,凡是经过的地方路上都压出两条沟,鬼子就跟着路上的炮轮印追炮。鬼子的汽车到处跑,把庄稼地都压平了。八路军白天就趴在青纱帐里,指挥员经常爬到树上,一面观察一面指挥。该打就打,该躲就躲。炮埋起来了,八路军是活的,别说你鬼子只有1万多,就是再加1万多也找不着!
诞生在沂蒙山的爱情
白刃又回忆起了当年转战沂蒙的岁月,115师在泰西的连战连捷,极大地振奋了山东军民的抗日斗志,破除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整个胶东在传闻,泰西来了老八路,抗日胜利有盼头啦。从此几千名老红军、老八路像火种一样燃遍了山东大地。经历了沂蒙战争的艰苦岁月,反击日军拉网式大“扫荡”,遭遇大青山战斗,我抗日军民创造了一系列的战法。通过宣传、教育,大批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发展壮大了抗日队伍,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在沂蒙这块热土上,白刃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与冷克相识、相恋了。
冷克,生于江苏无锡,14岁时上初中二年级的她由上海坐船北上,进入山东参加抗战。适逢冬天,冷得叫人浑身发抖,发军装时要登记名字,于是写了冷克,名字就这样叫了起来。从江南太湖鱼米之乡来到山东山沟吃煎饼、地瓜,冷克克服了生活的不适,成为战士剧团一名文艺战士。战时的部队剧团和宣传队主要是为战争服务的,配合当前任务编写演出短小精悍的节目。平时写标语,开群众会宣传革命和抗日的道理,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战时在行军路上设鼓动棚、用各种文艺形式鼓舞士气,同时,参加战勤工作。
白刃一手拿枪,一手握笔,战斗在最前线。冷克日日夜夜冒着危险在战士剧团演出。是战争,是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1943年他们在临沂结为夫妻,后一起转战南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58年白刃到福建厦门前线,没黑没白地在部队采访。孩子无人照顾,冷克就向组织打了报告调到文化局工作。1959年反“右倾”时,白刃挨整,新作无处发表,书籍不能再版,话剧停止上演。他的生活来源完全断绝,还要下乡劳动改造,困难可想而知。孩子年龄小,还有一大堆事情,全落在冷克一人身上。如今,他们在沂蒙诞生的爱情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令人称道、令人羡慕。老两口有3个儿子、1个女儿,是一个幸福美满之家。
白刃和他的《兵临城下》
上世纪60年代初,白刃执笔创作的反映辽海战役的话剧《兵临城下》,曾在全国所有大中城市上演。周总理曾3次观看,并在中南海总理办公室专门约白刃谈了两个小时,热情地给予肯定,并为改编成电影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改编成电影剧本后,《兵临城下》奠定了白刃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1966年5月批判《兵临城下》之势如暴风骤雨,使得全国都知道了白刃这个名字。《兵临城下》3次受到不公正的全国性的围攻,被大张旗鼓地批判。
白刃回忆说:“一部话剧、一部电影,直接影响到了上千人,这是历史上的现代文字狱。讽刺谩骂、人身攻击,真是吃不消。想不通!心里感到了莫大的委屈。回忆1936年为打日本,解放中国,在南洋参加革命,在前方经历抗战,吃了不少苦头。为反映八路军英勇抗战,日以继夜地写了很多东西,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痛不欲生!但转想自己回国30余年,没有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对当时的运动虽然看不透,但潜意识感到这不是我党的传统作风,因此宁愿忍受折磨,活着看世界,不当枉死鬼。”
粉碎“四人帮”后,《兵临城下》重见天日,电影、话剧重登舞台,吸引了全国更多的观众。他说:“1978年我因事到济南,看到报上放映《兵临城下》的广告,一个剧院一天之内竟排满10场,从早上5时到深夜11时。回想到《兵临城下》从创作到演出反反复复、风风雨雨的20多年;作者和演出单位以及有关人员坎坎坷坷的遭遇,我不由得思绪万千。”最可惜的是,正当他年富力强、有些经验的时候,却被剥夺了10年的创作时间。白刃始终不忘一个战士的责任,先后参加了《罗荣桓传》的写作,写作出版了《罗荣桓的故事》、《白刃剧作选》、《白刃小说选》、诗集《野草集》、小说《我的菲律宾姐妹》、《南洋漂流记》、《归国六十年》,以及一些散文、通讯、剧本。改革开放后,香港和海外亲友不断回来探亲旅游,他也经常来往于香港、深圳。为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镜报》和《地平线》等报刊写文章,并完成了《好梦难圆》和《蓝色的海湾》两部电视剧。古稀之年的他,肩负重担,用当年攀登上抱犊崮的勇气和韧劲完成了近50万字的《战斗到明天》续集。白老感慨地说经历了半个世纪,完成了小说的续集,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父老乡亲,对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总算还了一个心愿。
《山东画报》2005年第7期 图/高玉琦 文/刘洪军
编辑/文化 设计/王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