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文集/第五卷 诗歌.唱词

(还乡21首)

闽江月夜

江水弯过沙洲,
歌声伴着急流;
    两岸桔林留下黑影,
    一轮明月送着归舟。

晚风吹过江面,
江水闪着银波;
  何日橙黄桔子红?
      摘给海防战士们解渴。

1954年夏于福州

镇海石

    故乡永宁临海有一巨石,刻着“镇海石”三个大字,传说是明朝俞大猷所书。俞当年曾在这里抵抗倭寇。

俯观大海千层浪,
仰观长空万里云;
魄血丹心英雄泪,
化作奇石镇海门。

1954年夏天于晋江

还 乡

离家去参军,
转眼十六春,
    梧桐落叶走他乡,
    龙眼结果返家门。
青山格外青,
流水分外明;
    青山流水没有变,
      土地田园换了主人。
村外庄稼好,
庄里一片新;
    炮楼围寨不见了,
    男女老少喜盈盈。
  孩子们做游戏,
站岗查行人,
    村头拦住要路条,
        问我是哪来的解放军?

  1954年夏于晋江

风景画

天空上蓝晶晶,
      老日头总是跟在头顶。
  听说家乡正苦旱,
      为什么路旁的稻秧——
  还是这样绿青青?
  有话不用找人问,
      请看前面那幅风景——
      池塘边排着一列水车,
          男的,女的,青年,老人,
    几十条腿紧踩慢蹬,
  蹬出一样的声音;
      各人脸上滴下的汗珠,
    跟着清水流过田埂。
我走进榕树林,
  望着辛勤的农民;
            他们把我当成过路的解放军,
      我却认出几个老年人:
    乌四姆挨着乌玉婶,
    林阿全靠着陈阿仁。
          我还从几个中年人的脸上,
            想起小时候一同游戏的乡邻。
  不愿让他们分心,
    我默默地走过塘埂。
然而我的心中,
    却是这样的不安宁,
      是兴奋,也有点吃惊,
我不断的回头,
  舍不得这幅风景。
            我从小喜欢家乡美丽的风景,
            却厌恶有些古怪的风俗人情;
        我喜欢勇敢朴直的乡亲,
        却厌恶他们的宗族纠纷。
      记得林阿全和陈阿仁,
              就为这塘水,结下两姓的仇恨!
    在这片田野上械斗,
  死伤了几十口人。
      记得乌四姆和乌玉婶,
        因为一只小鸡种下祸根!
害的董蔡两姓,
          年年要开火,岁岁起纷争。
  如今,啊!如今!
青山没有变样,
浑水却已澄清。
    从前不共戴天的人,
      如今站在一架水车上,
                一块抗旱,一块耕种,一块收成。
        是谁解开这祖传的仇恨?
                是谁改变了千百年来的风俗人情?
          什么铁链连结着他们的心?
          哦,哦,有话不用找人问,
        只须回头看看那幅风景。

 1954年夏于晋江

阿 福

十多年来的老印象,
阿福总是这个样——
光着头,赤着脚,  
鼻涕拖到嘴巴上,  
说话像个小姑娘,  
走路像只老山羊。  
      今天,站在我面前的阿福,
从头到脚变了样——
大高个,宽肩膀,  
胡子比我的还要长,
身上穿着灰制服,  
腰里挂着大手枪,  
    只是卷起裤管的泥腿下,
  还是赤着两只大脚掌。
婶娘告诉我:      
阿福前年当村长,  
今年加入共产党;  
现今天公不下雨,  
  阿福不分早晚日夜忙:
  白天领着大家去抗旱,
  黑夜带着民兵去站岗,
  近日又忙着支援大军,
  盼着金门台湾早解放!
婶娘做结论:      
阿福能成人,      
全靠共产党。      
若不是家乡得解放,
免不得离家走外邦,
  怕要跟他父亲一个样,
有家回不来,      
老死在南洋!      

1954年夏天于晋江

主 人

在我出生的房间里,
  住着一个解放军同志;
他以主人的身份,  
  招待我这远归的游子。
他是一个炮兵军官,
老家在山东临沂;  
    这是多么熟悉的地方呀!
            在那里,我们度过了艰苦的日子。
  我说喜欢山东的地瓜,
  他说爱吃闽南的红薯;
  我说沂河两岸风光好,
  他说泉州港湾更美丽。
提起了战争的年月,
 彼此间不再客气;   
谈到了困难的过去,
      我们一块感叹,一块欢喜。

  战争使各人离开家乡,
    革命把我们团聚在一起;
  谁说我们是初次见面,
      同志的感情胜过了亲兄弟。

1954年夏于晋江

鸭子向酒神示威

    记得小时候,每年冬天,乡人庆祝酒神节,把成坛的酒灌进木雕的酒神的腹内,然后由四个喝得满脸红光的人,光着上身,抬着酒神走下冰凉的池中,在水里漂来荡去,塘边拥挤着欢呼的人群,旌旗飞扬,锣鼓喧天,甚是热闹。??
    这次回乡,酒神庙塌了,池水干了,我看见成群的鸭子在池中大摇大摆的叫唱,好像在向酒神示威。

  酒神的池塘快干了,
只剩下一点泥汤。
一群鸭子在里面,
  昂着胸,伸着脖子,
大摇大摆的合唱:
“嘎嘎嘎嘎嘎……
酒神呀酒神!    
      这里已经不是你的澡堂,
    而是我们玩耍的地方。
    从前你在这里称霸王,
  要是我们敢下池塘,
  马上要被抓去拔毛,
摆在你的供桌上,
烧上一炉纸,    
点上三柱香,    
让你喝的醉醺醺,
填饱你的肚肠,  
“嘎嘎嘎嘎嘎……
酒神呀酒神!    
现今世道变了,  
鸭子比你还吃香!
    庄稼人给我们盖宿舍,
却不给你修庙堂。
    看!你的庙宇早塌了,
剩下几垛破墙;  
你的金身早坏了,
缺了一条臂膀。  
大人不理你,    
  小孩把大殿当茅房!
“嘎嘎嘎嘎嘎……
酒神呀酒神!    
冬天你过生日,  
冻的浑身冰凉!  
你的善男信女们,
谁也不再来烧香。
  没有人把成坛的酒,
灌进你的肚肠;  
没有人敲锣打鼓,
    光着身,抬你下池塘。

“嘎嘎嘎嘎……  
酒神呀酒神!    
你别胡思乱想,  
怀念早先的时光。
早先,说实话,  
   人们有点懵头转向, 
他们打完了场,  
错把酒厂当粮仓!
送进一担粮食,  
换出半坛黄汤。  
    喝醉了,不是打孩子,
就是骂婆娘。    
“嘎嘎嘎嘎嘎……
酒神呀酒神!    
也许你要讲:    
‘鸭子,先别忙! 
      你看!农民们成群结队,
排成一大行,    
不是把粮食,    
挑进造酒厂?’  
    不错,可是且莫喜欢!
    那里已经不是烧锅房,
招牌上明明写着:
 ‘合作社粮仓。’”

1954年夏天于福建晋江

姑嫂塔

  我站在姑嫂塔上,    
(姑嫂塔又名关锁塔,在泉州南乡虎岫山上,建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
眺望着无边的海洋;
望不到远来的船影,
只听见海浪在歌唱。
  海浪唱着古老的故事,
音调是这样的凄凉;
恍惚深夜拨动琵琶,
  声声挑起人们的忧伤。
姑姑长的像茉莉花,
嫂嫂生的像紫丁香;
花儿逢春争相开放,
  姑嫂的美丽传遍四乡。
  姑嫂的夫婿为了谋生,
双双乘船远渡南洋。
  夫婿一去吕宋无音讯,
(吕宋是菲律宾北部一大岛,闽南人统称菲律宾为吕宋。)
  姑嫂二人日夜暗悲伤。
  姑嫂思念久别的情郎,
每天清晨爬上山岗;
不怕山道崎岖难行,
忘记露水湿透衣裳。
四目睁睁站在山上,
两颗心儿飞向远方;
蓝蓝天空连着海洋,
滚滚潮水落了又涨。
  清早盼上来一轮红日,
  傍晚盼出了满天星光;
    茫茫大海没有一点船影,
只有水鸟拍着海浪。
  姑嫂的双脚踏破山岗,
  姑嫂的眼泪流入海洋;
姑姑的眼睛盼瞎了,
嫂嫂的乌发白如霜。
  姑嫂盼不到夫婿归来,
双双哭死虎岫山上。
从此大海不再安静,
    “三不四时”兴风作浪!
(三不四时”是闽南土语,经常的意思。)
    乡人在山上修了姑嫂塔,
      警告“番客”不要忘家乡!
(闽南人称华侨为“番客”。)
  从此山前山后数十里,
  再也没有一个薄情郎。
  山前山后没有薄情郎,
            依然有千万“番客”不能回家乡。
    不知多少双亲在盼亲儿?
    不知多少妻子在守空房?
      我看见婶娘的乌发变白了,
      我看见嫂子的双眼泪汪汪。
      我想起马尼拉的许多朋友,
        被“引渡”到台湾交给蒋帮。
(蒋帮勾结当地恶势力,阻挠华侨回国,并将进步华侨“引渡”至台湾。)
我站在姑嫂塔上,  
想起乡亲们的希望:
“早日解放台湾,  
好让亲人回家乡。”

1954年夏天于泉州
(最初发表于《天津日报》)

寄给金门岛

大海!请你不要吵!
波浪!请你不要闹!
让大陆上的风,    
给我捎个口信,    
带到金门岛,      
  带给我的亲人,朋友,
  带给多年不见的同胞。
把我的心带给他们,
  先替我问一声“好”。
    就说我来自遥远的北方,
时刻怀念着金门岛。
          我多么想看看曾经一块张起白帆
出海打鱼的朋友,  
  看看在夏天的月夜,  
      给我讲过海洋故事的父老。
  然而阻止我们见面的,
不是那宽阔的海峡,
不是那滚滚的波涛,
  而是一帮无耻的奴才,
一群凶恶的海盗!  
  我站在祖国的高山上,
眺望着苦难的海岛。
    我看见乌云笼罩着金门,
海洋正在咆哮!    
    海盗们挥着血腥的屠刀,
            兄弟姊妹的鲜血染红了海岛,……
我忍不住愤怒,    
浑身像烈火在燃烧!
我恨不得飞过海峡,
举起我的军刀,    
    杀尽那群豺狼般的海盗!
大陆上的风啊,    
      请把我的口信捎到金门岛。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悄悄带到他们的床头,
  告诉我的亲人和朋友,
  告诉多年不见的同胞:
     “我们在沿海架好了大炮,
  炮口瞄准金门的海盗,
只等着一声命令,  
    就能听见解放的信号。”

1954年夏天于厦门
《北京日报》

拆下天井罩
(解放前许多华侨的房子,装着铁门和铁天井罩,以防偷盗。)

打破铁监牢;
送给农业社,
制造新镰刀。
祖先架铁罩,
为了防强盗;
如今太平年,
留它是胡闹。
今年庄稼好,
稻秧长的高;
丰收已在望,
社里缺镰刀。
拆下天井罩,
制造新镰刀;
快收快晒干,
早把公粮交。

1957年秋于闽南侨乡

最后一炉香

烧上最后一炉香,
抱起铜佛出厅堂;
不是婆子心太硬,
是你有了新用场。
过去年年闹灾荒,
烧香求你帮个忙;
天天给你磕响头,
  求不转你的铁心肠。
现今岁岁收成好,
留你看家太荒唐;
念你是个传家宝,
烧香送你上工厂。

1957年秋天于泉州

久别的厦门

白云轻轻地飘过岛屿,
  红霞变幻着奇妙的游戏,
  渔船鼓着风篷进入海港,
  海鸥拍着浪花飞来飞去。
久别的厦门呵!      
  你变得多么年青,美丽!
波浪卷起我的思潮,  
海风吹动我的记忆。  
二十多年的岁月,    
像流水匆匆的过去,  
  时光老人,在我的双鬓,
留下了灰白的标志。  
可是久别的厦门呵!  
    你却变得这样年青,美丽!
是谁使你返老还童?  
是谁给你的生命力?  
我曾见到你,含羞忍辱
披着华丽的锦衣;    
                我曾见到你,浑身创伤在铁蹄下喘着气;
我曾见到你,流着眼泪
度过那灾难的日子;  
  我不曾见到你,满脸春光
像现在这样欢喜。    

我不想唤起你的伤悲,
多提那些苦痛的过去;
  我知道你是英雄的故乡,
  养育过无数优秀的儿女;
    我知道你曾用自己的鲜血,
  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史诗。
        那么,久别的厦门,请告诉我:
      郑成功将军,怎样横渡海峡,
      驱逐荷兰军,收复台湾失地!
    陈邓二将,怎样坚守海岛,
(陈化成和邓廷桢。)
杀得英军鬼号神啼!  
      勇敢的人民,怎样保卫乡土,
      反对租界!反对割掉鼓浪屿!
      地下同志,怎样和日寇斗争,
      怎样反对蒋介石的血腥统治!
          解放大军,怎样消灭岛上的敌人,
洗雪你百年来的羞耻!
      勤劳的百姓,怎样移山填海;
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厦门一带的人民移山填海,修起连接大陆的海堤。)
呵!久别的厦门!    
我已经明白,你为什么
变得这样年青,美丽!
不是遍地的奇花异草,
放出的芬芳使人陶醉,
不是满城的凤凰树,  
用红花将你装饰;    
不是碧波荡漾,      
青山环绕你的周围;  
不是白云当你的舞袖,
晚霞作你的彩衣;    
是这一些动人的诗歌,
是那许多壮丽的故事。

1957年7月2日深夜,厦门。

鹭 江

鹭江为什么变得这样美?
请问炮艇上的海军战士;
  凤凰花为什么开得这样红?
  请看万石岩的烈士纪念碑。

1957年7月于厦门
《厦门日报》

窗 外

都爱说风景如画,
      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画景?
真是羞杀了画家,
恼坏了诗人。    

1957年7月于厦门
《厦门日报》

清 晨

炮声把黑夜叫醒,
海岛睁开了眼睛;
  屋里还是一片黑暗,
窗外已经黎明。  

鼓吹花昨夜初开,
一朵朵像似黄金;
画眉儿落在枝上,
    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
  几个孩子走向学校,
  大队士兵跑过街心;
        公园里响起了早操的音乐,
          小楼上传来了轻轻的琵琶声。

1957年7月于厦门
《厦门日报》

鼓浪屿

青山当作远景,
彩霞做了围屏,
碧波环抱着绿岛
一年四季长春。

鼓浪洞天幽静,
到处绿草如茵,
  鲜花铺着林荫道,
疑是蓬莱仙境。

1957年6月于鼓浪屿
《厦门日报》 

日光岩

当年,我来到鼓浪屿。
    你满脸阴暗,心神不安!??
碧眼儿恶眉瞪眼,    
(碧眼儿:西洋人。)
木屐儿到处乱窜,    
(木屐儿:日本人。)
鹭江里泊满外国军舰,
    海岛上弥漫着瘴气乌烟,??
    你真是一块受气的石头蛋!
  今天,我来到鼓浪屿,??
  你眉飞色舞,阳光满面!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海防战士守在身边;  
    鹭江里飘着满载的白帆,??
  海岛上充满节日的喜欢,
    你才是名符其实的日光岩。

    1957年6月30日,鼓浪屿。

疑 问

  每天听到了轰隆声。
都引起我的疑问:
是天上打雷?    
为什么没有乌云?
是炮击金门?    
为什么这样近?  
    对!一定是建筑工地,
在用火药炸山岭。

1957年8月于厦门

无 题

  一个白胡子老翁,
伴着一个幼童,
    在南普陀的古寺外,
    笑嘻嘻的追着东风。
东风卷着花瓣,
花瓣飘上天空;
  一对美丽的蝴蝶,
  翩翩地飞进花丛。

  1957年7月于厦门南普陀

榕 树

    有人说你是庸材,
不能盖房子,
不能当烧柴。
你毫不在乎,
      默默地伸展着枝叶,
      为劳动人民搭凉台。

    1957年7月于厦门

高 粱

嘉禾岛上,    
(相传宋代厦门岛上,曾有一禾结数穗,因此厦门又称嘉禾岛。)
        几时种下北国的高粱???
  谷穗结得这样大,
    秫秸长的那么长。??
远方的朋友,  
      几时把海岛当家乡???
    在这肥沃的土地上,
        爱上了那位美丽的姑娘?

     1957年7月于厦门禾山

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