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教诲终生难忘——访《兵临城下》编剧白刃

记者  王占喜

    被“四人帮”打入冷宫十几年的话剧《兵临城下》恢复演出,给社会主义文艺舞台增添了春色。这儿天,每当同志们高兴地谈起这个戏的时候,不少同志问:“这个戏的作者白刃现在怎样?”真凑巧,正在沈阳话剧团恢复演出《兵临城下》的前夕,白刃同志从外地来到了沈阳。趁这个机会,记者特意访问了他。
    提起《兵临城下》,白刃感慨万千。他用手指着天棚说:“也真有意思,写《兵临城下》的时候,我住在这个招待所的三楼,没想到今天又住到这里。”看得出来,白刃说这话的时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看室内写字台上摆着毛笔,墨盒和稿纸,就问:“这次来又准备写什么?”他笑着说,“每天都要写点东西。经常要搞到半夜十二点才睡。现在正赶写一篇批判‘四人帮’扼杀《兵临城下》的罪行了的文章。”听着他这兴致勃勃的谈话,使人感到,白刃同志虽然是六十岁的入了,但他精力旺盛,充满青春的活力。
    很早就听说,敬爱的周总理对《兵临城下》是充分肯定的;在“四害”横行的日子里,关于周总理关心、支持和爱护《兵临城下》的佳话,就在许多文艺工件者和群众中间悄悄流传留。我请白刃谈谈这方面的情况。他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话剧《兵临城下》是白刃、洛汀、李树楷于一九五九年集体创作的,由白刃执笔。一九六二年由沈阳话剧团首次公演,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同年国庆节前,沈阳话剧团带着这个戏进京演出。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同志看了这个戏,很高兴,告诉了周总理。十月九日,敬爱的周总理在李先念、聂荣臻和邓颖超同志陪同下。神采奕奕地来到政协礼堂,看了《兵临城下》。演出结束后,周总理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并指出剧中有几个具体情节不妥当,要改。
    说到这里,白刃同志站起来走向写字台:“我给你看看总理和我们一起合影的照片”,他指点着照片给我看,声音有些滞重了:“多少年了,这张照片我一直带在身边……”话语之中,充满了白刃对总理的怀念、崇敬、爱戴之情。
    十月十五日,周总理事前没有跟剧团和有关人员打招呼,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又第二次看了《兵临城下》。每次总理来看戏,演员们又激动,又有点儿紧张,说台词就有些快。总理就派人到后台传他的话:“不要太紧张,可以慢一点。”伟大的总理,普通的观众!这和“四人帮”。及其死党、亲信看戏那种前呼后拥,摇头晃脑,狂喊乱叫的情景,恰成鲜明对比。
    一九六三年三月十四日,周总理又看了中国煤炭文工团演出的《兵临城下》,再次对剧本的修改和演出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周总理日理万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三次看了《兵临城下》,足见总理对这个戏是多么关怀和喜欢啊!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当时全国有二、三十个剧团排演了这个戏。沈阳话剧团根据总理的指示,边演边改,先后到八个省十一个城市巡回演出,共演出四百余场。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同志,都先后看了话剧和电影,罗荣桓同志抱病看了这个戏的电视实况转播,都对《兵临城下》作了热情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这些,都使白刃同志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受到极大的教育和鼓舞。尤其使白刃终生难忘的是,周总理听说话剧要改编电影,让秘书打电话找白刃。当时白刃正外地开会,回京之后就立即给总理的秘书打了电话。秘书让白刃稍等,去请示总理。过了不到两分钟,秘书告诉白刃:“总理要你明天下午五点半钟到中南海来淡淡。”当时,白刃同志感动极了。
    第二天下午,白刃和其他两个同志一起提前来到总理办公室。五点半钟,总理准时来了,和同志们一一握手,抱歉地说,“对不起,临时有个外事活动,请你们等候半小时。”六时整,总理回来了。他看到白刃有些紧张,就问他是哪里人?什么时候参加革命?做过什么工作?白刃望着总理那亲切、慈祥的面容,紧张的心情顿时消失了。接替,总理又询问了《兵临城下》是根据哪里素材写的?剧中的模特儿是些什么人?在白刃一一作了回答之后,周总理作了长时间的指示,前几次周总理在对《兵临城下》的指示中,就涉及到了创作理论、话剧台词、演员表演及舞台灯光等许多问题。总理在这次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又从《兵临城下》谈开去,涉及到的问题更广,从莎士比亚、易卜生的戏,谈到当时我们舞台上正演出的一些剧目,从批判地继承旧的艺术形式,谈到如何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从作品的产生谈到作者的世界观改造……总理一席话,说得听者动容,低首心折,激动万分。回忆这次幸福的会见,白刃同志深情地说:“总理这是在给我们上课啊!教育我们正确贯彻毛主席提出的‘双百’方针,努力创造无产阶级的新文艺。”是的,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坚决贯彻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是培育人民艺术之花的伟大园丁!
    恶贯满盈的“四人帮”,为了实现其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妄图打倒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三次抓住《兵临城下》大造反革命舆论,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叛徒江青就勾结卖国贼林彪,挥舞着“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屠刀,闯进文艺园地大杀大砍。《兵临城下》首当其冲。他们给《兵临城下》扣上了“美化敌人、为国民党树碑立传”,“宣扬和平主义和投降主义、反对武装斗争等大帽子”,把这个戏打成“大毒草”,把作者、导演及部分演员打成“黑帮”和“反革命”。
    一九六九年,党的九大闭幕不久,“四人帮”又掀起了一股“批判”《兵临城下》的恶浪,调门越来越高。隔了六年之后的一九七五年春天,“四人帮”阴谋组阁,又施展故伎,趁周总理病重之机,第三次策划“重新批判”《兵临城下》。在那些日子,白刃身受“四人帮”的重压和打击,他想起了自己参加革命所走过的道路“回顾了《兵临城下》的创作过程,他想了很多,很多。
    白刃想到,自己为了参加抗日战争,一九三七年从海外异邦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一九三八年十月,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革命队伍。自己断断续续共念了五年半书,是党给了这手中笔,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后来又搞专业创作。自己写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写成的。创作《兵临城下》时,和洛汀、李树楷同志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论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多篇光辉著作。毛主席把瓦解敌军列为八路军政治工作三个基本原则之一。毛主席说:“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他门正是遵照毛主席的一系列伟大指示,根据在部队的多年战斗生活所积累的大量素材,经过艺术概括,写成了《兵临城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主席的伟大军事思想。“四人帮”给这个戏横加的种种罪名,纯属造谣诬陷!
    周总理肯定的戏,老帅们也都说好,为什么“四人帮”一而再、再而三地攻击和诬陷,他们要干什么?从“四人帮”的一次次(特别是七五年这一次)的丑恶表演中,白刃越看越清楚了,他们在搞阴谋,是打着批判《兵临城下》、的幌子,把罪恶的矛头对准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周总理。
    白刃越说越气愤,眼睛里放射出仇恨的光芒。白刃同志告诉我,曾先后两次有人从沈阳和天津到北京找他,规劝加威胁,逼他交出总理对《兵临城下》的讲话。他坚决不肯。当时有的好心人曾暗示她,是否给江青写封信。了解江青一些底细的白刃同志,当即骂了江青一句,回答说:“我才不给她写呢!”白刃坚信,历史会做出正确的结论。
    党给的笔不能放下,还要继续战斗。白刃在一九七二年恢复工作以后,继续沿着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的方向,坚持深入生活,坚持创作,写出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和小说等一些新作。但这些东西,都不符合那个“三突出”,报刊不能发表,电影制片厂不能拍片。有人让他把一个电影剧本改成“与走资派作斗争”的本子,他没有照办。
    平地一声雷,粉碎“四人帮”。鬓发班白的白刃,变得像小孩子过年一样高兴。他连续三天邀集朋友到家里来,开怀畅饮胜利酒,纵情赞颂华主席,有人问他,“这几天怎么天天喝酒?”他笑答,“过生日!“是呵,是英明领袖华主席给了白刃的艺术新生命。
    白刃同志满怀豪情地说:“我今年六十岁了,要一年当两年用,为党的文艺事业多作些贡献。”我问他:“你今后都打算写些什么?”白刃同志向我谈了他的一个颇为可观的创作规划。他最近又接受了一项新任务,要他写关于罗荣桓同志的革命回忆录和斗争故事集。这次来沈,是向一些部队老首长采访罗帅的英雄业绩的。一年来,白刃把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含泪写进一个反映煤矿工人斗争生活的话剧《乌金城》里。他把这个新戏作为声讨“四人帮”的檄文,在《乌金城》上演之前,白刃到新闻电影制片厂,转录了一段周总理在四届人大的讲话。此后,他几乎每天都要放一次到数次周总理的讲话。说着,白刃同志打开了录音机。刹时,周总理那亲切、洪亮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
    当记者写完这篇访问记的时候,外面传来了欢庆全国五届人大胜利闭幕的锣鼓声和鞭炮声。我急忙走出门去。我仿佛听到周思理和华总理的声音,传遍祖国的千山万水,飞向世界的四面八方,号召全国人民,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向四个现代化英勇进军。我看着这欢腾的人流,仰望那闪耀的夜空,呵,天上的群星朝北斗,八亿人心向华主席,前程是这样美好!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实现!

《沈阳日报》1978年3月13日  

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