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革命路 坦荡战士心——访老作家白刃同志

左  联

    白刃同志的创作态度严谨而务实,他十分注意作品的社会效果。他的作品大都是他所闻所见和亲身经历的,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因此有投石击浪的功力。他的作品朴实无华,深刻镌永,他从不追求那些离奇的故事,而是冷静客观的观察和反映社会现实,这是白刃同志文学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它能在读者的心中产生共鸣,在社会上产生反响。
    他的《微山湖的浊浪——罗荣桓同志处理湖西“肃托”的故事》,在《啄木鸟》上发丧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再一次证明了他在坎坷的创作道路上,步伐是那样坚定,性情是那样豪爽,心底是那样洁净……
    白刃同志姓王,名寄生,一九一八年出生于福建晋江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白刃这个名字是一九四○年抗日战争中,他在一一五师当新闻干事时,随部队参加了一次对敌白刃肉搏战,战斗结束后,他写了一路题为《在观察所》的文章,署名——白刃,以后这个名字,就被沿用下来。
    他的童年是含辛茹苦的,十四岁跟随叔父飘洋过海旅居菲律宾,在一家杂货铺当学徒,每天起早贪黑打扫店铺,洗碗刷碟,劈柴推磨,以后又跟一个摊贩当学徒,烧饭、记账样样都干,睡了三年窄板凳。少年时他没机会上学,只读过一点点私塾,十六岁才上小学,为了归还因念书欠给摊主的债务,他只好半天上学,半天干活、卖报。他学习非常刻苦,硬靠死记硬背,把所有能背的课本全默诵下来,在报考免费中学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一名。
    白刃同志上学的时候,当时菲律宾“华侨工会”和共产党组织都是公开的,他的级任语文老师董锄平,是一个一九二○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二二年加入共产党的老前辈,后来参加过南昌起义。一次作文时,他从白刃的题为《一个婢女的生活》的文章里,看出他的才华和对革命的热切追求,董老师决心引导他走上革命的道路。一九三六年白刃同志参加了“抗日救国会”创办的《救亡月刊》的编辑和撰稿工作,先后写了《灵魂的呻吟》、《一个失业工人的家》和《饥饿的孩子》等。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白刃同志一九三七年三月经香港搭船回海南岛后,三八年因写了题为《困难严重下的泉州军政》,揭露了国民党的腐朽和专横,受到反动当局的通缉,当时白刃同志给已经回国的董锄平同志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要去北方,后经董锄平介绍,经由广州,武汉等地,于同年十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四○年初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小说《辛排长之死》,电影《钢铁战士》就是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
    白刃同志参加过著名的辽沈、平津等战役……四九年写的《糖衣炮弹》、《战斗在明天》,引起社会上的关注,从此他开始了专业创作的生涯。以后他又写了《兵临城下》、《战火纷飞》、《罗荣桓的故事》等许多作品。
    白刃同志的创作道路是漫长、坎坷的,《兵临城下》上演后,敬爱的周总理亲自接见了白刃同志,但是在那个是非混淆,人妖颠倒的年月,“四人帮”一伙处心积虑的为《兵临城下》罗织罪名,污蔑这是为国民党树碑立传,取消武装斗争的大毒草。但是历史是无情的,人民是公正的。几十年来白刃同志没有辜负广大读者的期望;依然以他犀利的笔谱写革命的史诗,以他战士的歌喉为人民唱赞歌。目前,他与人合作已经完成了《罗荣桓传》的初稿,并应群众出版社之约,即着手创作中篇小说《呵!香港》。我们祝愿他在新的探索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1981年  

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