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战斗到明天

宫苏艺

    去访问白刃先生,他送我一部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续集。《战斗到明天》第一部是白刃先生1948年冬天在平津前线动笔的,1950年夏天写完,1951年初由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出版。出版后正值全国文艺整风,本书撞到枪口上,被当成靶子,遭军内外围攻,主要罪状是歌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歪曲工农兵形象、自然主义、人性论等等。此后,白刃先生虽对《战斗到明天》进行了修改,但再版后又一次挨批。《战斗到明天》续集动笔时,白刃先生已年近八旬,为此他把原定的第二、三部合在一起。使读者能一气读完,看到敌后军民英勇抗战的全景。
    白刃先生是小说家,更是剧作家。他的话剧与电影《兵临城下》,影响深远。《白刃剧作选》,长篇小说《南洋漂流记》、《白刃小说选》,传记文学《罗荣桓元帅纪事》,诗歌《野草集》等,展现着白刃先生多方面的创作才能。
    近几年白刃先生在写回忆录,写自己归国的年的经历—少年时他去菲律宾谋生。但他的写作方式是从后往前写,先写文化大革命。

河北作协  文论报1999年7月8日  

老作家白刃的书斋

官苏艺

    白刃先生以电影与话剧《兵临城下》闻名于世。其实,他不仅是剧作家,尚有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南洋漂记》,传记文学《罗荣桓元帅纪事》,诗歌《野草集》等。
    1918年生于福建省晋江县的白刃,原名王寄生。少年时他去菲律宾谋生,在马尼拉半工半读,当过学徒、报童,做过救亡工作。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作为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白刃先生,离休后一直住在总政的干休所。原来,他住的是两层小楼,随着年龄增长,感到上下楼有些不便,1990年,白刃先生搬入现在这套住房,虽然是高层楼房,但有电梯上下,方便多了。
    白刃先生的书斋是向阳的一大间。西墙是固定的整面墙书柜,顶天立地,但两头都是斜角柜。这样的书柜装书多,又防尘非常实惠。暖气管包起来,两边做成格子,可以放杂物。地面是普通的瓷砖。
    写字台是从原来的房子搬过来的,最普通的样式,但其淡色与地板很协调。深色的椅子,样式老派,带点洋味,似乎是鹤立鸡群。说起这把椅子,还有一点来历,10年前,白刃先生因病住院,却始终没能确定病因。等到终于确诊,病好出院,夫人冷克花600元买了这把椅子,一是作为纪念,二是也希望白刃坐得舒服些。
    写字台旁边的樟木箱子,是“文革”中白刃先生下放到湖南时买的。现在既放衣物,也当作板凳。
    白刃先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对自己用过的家具总舍不得丢弃,那个箱子就是一例。
    近几年,白刃先生正写自己回国六十年的回忆录。不过,他是倒着写,先写“文革”。上午,白刃先生在书斋里写几百字,下午,他则去打台球。

《北京青年报》1999年7月1日  

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