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白刃文集》

明  澈

    去年四月中旬,厦门大学由菲律滨亚洲华文作家协会基金会资助举办厦门大学第五届菲律滨华文文学研讨会,在会场有幸邂逅资深名作家白刃先生,互相交谈之下,得知白刃先生原来是菲律滨的归侨。更加亲切和互相了解。
    白刃先生原名王寄生,笔名白刃、王爽、蓝默等。一九一八年生于福建晋江永宁镇,一九三二年十四岁时来菲谋生,半工半读,当过学徒、店员、一九三七年回国参加抗日。一九三八年去延安抗大学习,参加八路军。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干事、连指导员、报社主编、安东广播电台台长、西满军区东北后勤宣传科长、教育科长、并兼《反抗报》、《后勤报》主编、新华社前线分社记者、第四野战军编辑、科长等职。并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一九五二年起,专事文学创造。一九八五年离休。一九三六年开始在菲律滨华文报刊发表作品,六十年来出版小说、剧本、诗歌、散文、三十余部。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电影基金会名誉理事,菲律滨华侨归国联谊会顾问、澳门福建同乡总会名誉顾问,北京集美校友会副理事长。
    白刃告诉我:他正在广州战士报出版社印刷七大开本,(计七卷)的白刃文集。他说本来打算带一些来赠送给研讨会的作家、学者……,但因钉装问题,赶不上时间。他并答应我如印妥一定要送给我一套,他要我写给他国内的地址,我想一想,国内的地址唯有林英仪表兄,他住在厦门鼓浪屿比较方便。于是我便把林英仪表兄的地址:鼓浪屿中华路七十七号写给他。经过三个月后,林英仪表兄便写信告诉我说:收到白刃先生要转给你的书,并告诉我书一共七大开本,很重,叫我若来厦门一定要去向他拿取。去年十一月,笔者跟菲律滨让德吴氏宗亲总会的庆贺团回国迎祖,为要去鼓浪屿拿白刃赠送的书籍,特在厦门华侨大厦住宿一夜,翌日才到鼓浪屿林英仪表兄那里取白刃先生赠送的书。林英仪表兄指着那包书告诉我:“这些书很重,你是否拿得走?”我把手伸去拉一拉,七大开本每本都很厚,实在是重,但我说:“应该是不成问题,这里到轮渡不太远,到那边我才雇的士去酒店。”
    回到酒店,我把这七本书摊开一看,书面装订得非常漂亮、大方。用白色的牛皮抵包装,印上金字。《白刃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外层包着绿色胶纸的封面,看起来美观又耐用。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张树军为其设计的。编委会的成员有:雷加、陈明、柯冈、曾克、程树臻、卓如、苏策、杨玲、白安丹。可见白刃这套书要出版,动用了那么多位编辑,曾经费尽心思,它不但校对认真,而且插图有序。
    作者第一集的插图,(一)是一九三二年,作者十四岁要离开故乡往菲律滨时拍的照片。(二)是一九三五年,作者在马尼拉中西小学就读时,与同学林紫?D合影的。(三)是一九三八年作者与厦门集美中学同学林有声、陈耕国,赴延安途中在广州合影的。(四)是一九九八年作者在北京拍的:一张十七个人的全家福照片,(五)是作者八十岁生日与老伴冷克女士合影。当我看到这些照片时,便深深地体会到,真是人生如戏,戏似人生。作者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单身离乡背井到菲律滨来,后来因爱国心切,于一九三八年,二十岁时,为要参加抗日,重返祖国,到延安从军。在还未读作者的自序以前,让我们首先来读他的一首词吧!

    时光难留几度春秋?
    鬓白方知离别忧,
    长夜依稀会亲友,原是梦游。
    喜莽莽神州,扫荡蜉蝣!
    海外故旧频相酬,
    笑谈覆天翻地事,一解乡愁。
    注:调寄·《浪淘沙》
   
    《白刃文集》共有七卷,(七大开本)第一卷:长篇小说《南洋漂流记》,第二卷:长篇小说,第三卷:中篇小说,第四卷:话剧,第五卷:诗歌,第六卷:记事文学,第七卷:散文。  
    现在让笔者将《白刃文集》的自序公诸报端以?读者,假如时间允许笔者当继续介绍白刃每一卷的文章,尤其是《白刃文集》的第一卷《南洋漂流记》更值得一读。

《世界日报》 2003年2月15日  

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