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报刊摘录

周总理三次观赏“四人帮”三次围剿《兵临城下》平反前后

    《沈阳日报》三月十—日、三月十三日连续报道《兵临城下》是受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关怀和支持的一出好戏。它从一个侧面,艺术地再现了我党领导的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生活,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的伟大军事思想和军事路线。一九六二年。沈阳话剧团首次公演话剧《兵临城下》。同年国庆前,沈阳话剧团带着这个戏进京演出。当时的中国人民解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同志看了这个戏,很高兴,告诉了周总理。十月九日,敬爱的周总理在李先念、聂荣臻和邓颖超同志陪同下,神采奕奕地来到政协礼堂,看了《兵临城下》。演出结束后,周总理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并指出剧中有几个具体情节不妥当,要改。十月十五日,周总理事前没有跟剧团和有关人员打招呼,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又第二次看了《兵临城下》。
    一九六三年三月十四日,周总理又看了中国煤炭文工团演出的《兵临城下》,再次对剧本的修改和演出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周总理日理万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二次看了《兵临城下》,足见总理对这个戏是多么关怀和喜欢啊!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当时全国有二、三十个剧团排演了这个戏。沈阳话剧团根据总理的指示,边演边改,先后到八个省十一个城市巡回演出,共演出四百余场。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同志,都先后看了话剧和电影,罗荣桓同志抱病看了这个戏的电视实况转播,都对《兵临城下》作了热情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周总理听说话剧要改编电影,让秘书打电话找剧本执笔白刃。为此,周总理作了长时间的指示。
    恶贯满盈的“四人帮”曾先后三次抓住《兵临城下》大造反革命舆论;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叛徒江青就勾结卖国贼林彪,挥舞着“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屠刀闯进文艺园地大杀大砍。《兵临城下》首当其冲,被打成“大毒草”。一九六九年,党的九大闭幕不久,“四人帮”又掀起了一股“批判”《兵临城下》的恶浪。隔了六年之后的一九七五年春天,“四人帮”趁周总理病重之机,第三次策划“重新批判”《兵临城下》;显而易见,林彪、“四人帮”一伙矛头是指向毛主席;指周总理的,是为他们“改朝换代”,复辟资本主义服务的。

报刊动向1978.6.15  

香港现状的真实纪录——《香港见闻》

    有人盲目羡慕香港的生活,认为那里遍地是黄金;有人说香港很危险,特务满天飞,黑社会猖獗;有人说香港是个花花世界,生活糜烂……。这些说法都有自己的根据。但又都不全面。那么,香港到底是天堂?还是地形?如何客观地认识香港社会?请读《香港见闻》一书。
    本书作者是老作家白刃同志,1981年赴海外探亲,途中遇上困难,无意中滞留在香港,使作者有机会从容观察香港社会,了解香港人的生活。1983年,作者重返内地后,一口气写了二十篇《香港见闻》,想把一年多在港的见闻,从生活角度,告诉内地的读者。
    作者说:“我不想写成抒情散文式的游记,想直截了当让事实来说话,使内地人更多地了解香港的真情实况。”作者以深邃的目光,宽广的视野,深入观察丁香港社会的各个方面,广泛汇集了当地各阶层人们的情况,记述了他的目睹耳闻和亲身经历。

83年《群众书讯》。第29期  

安东新华广播电台第一任台长——白刃

    四十年前,一九四五年的十月,年仅二十七岁、担任山东。《鲁南时报》总编辑的白刃同志,随肖华同志从胶东解放区来到安东。十一月七日,受安东市市长吕其恩、副市长张雪轩的委派,带领一个班的战士,与冷克同志(白刃同志爱人)一起接管了日伪留下的“安东放送局”,成立了“安东新华广播电台”(开始称安东广播电台)他担任了电台的第一任台长,冷克同志担任电台的指导员。他们为丹东广播电台的创立、广播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白刃同志姓王,名寄生,一九一八年出生于福建晋江县一个华侨小商人家庭。一九四○年抗日战争中,他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当新闻干事,随部队参加了一次对日寇的白刃肉搏战。战斗结束后,他写了一篇题为《在观察所》的文章,署名:白刃。以后这个名字就被沿用下来。
    一九三六年白刃同志旅居菲津宾时,就参加了“抗日救国会”创办的《救亡月刊》的编辑和撰稿工作,先后写了《灵魂的呻吟》、《一个失业工人的家》、《饥饿的孩子》等。一九四六年十月白刃同志离开安东人民广播电台,又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先后又写下了《糖衣炮弹》、《战斗到明天》等,从此,开始了他专业创作的生涯。以后,又写了《白鹭》、《兵临城下》、《战火纷飞》等。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创作了话剧《乌金城》,为少年儿童写了《罗荣桓的故事》,小说《我的菲律宾姐妹啊》、《马尼拉之恋》、《忆南洋》、《香港的雾》等,参加了《罗荣桓传》的写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他的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白刃诗选》;目前,他应约着手创作中篇小说《呵,香港》。
    《兵临城下》上演后,敬爱的周总理亲切接见了白刃同志。然而在动乱年代,却被污蔑是为国民党树碑立传的大毒草横遭批判。历史是无情的,人民是公正的。粉碎“四人帮”后,电影《兵临城下》重新拷贝,沈阳、大连、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都上演话剧《兵临城下》。
    目前,这位老作家正在准备新的创作,让我们衷心祝愿这位耆宿老将获得更大胜利。

85年  

著名归侨老作家白刃来深挂职长住写作

    全国侨联宣传委员、七十多岁著名归侨老作家白刃同志,最近来深圳长住,体验生活和写作。李灏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广慧等负责同志热情会见了他。市侨联主席刘斌同志聘请他为市侨联顾问。
    白刃同志本名王寄生,籍贯福建晋江,菲律宾归侨。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参加革命,在部队长期从事报刊编辑记者工作,写了不少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五十年代初很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和著名话剧《兵临城下》(后改编为电影《兵临城下》),曾得到周总理的赞许。最近,他编著了一部十大元帅的传奇文学著作。他来深圳挂职体验生活,发挥“余热”,意在写反映特区题材作品。

萧玉崇《深圳特区报》 85年?月  

记叙邓小平罗荣桓战斗历程

    记叙邓小平和罗荣桓同志战斗历程的《二十八年间—一一从师政委到总书记》和《罗荣桓元帅纪事》新近在上海出版。
    《二十八年间——从师政委到总书记》的撰写者是当年邓小平部下的一些老同志。他们围绕邓小平同志1939年至1965年间的斗争生活的丰功伟绩,形象地描绘了邓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等等,读来可亲可敬。
    《罗荣桓元帅纪事》的作者是老作家白刃。1939年,白刃不远千里来到敌后,在罗荣桓同志身边工作。他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出发,写下了罗荣桓艰苦奋战的业绩,写下了罗荣桓在辽沈战役中与林彪右倾思想进行斗争,以及建国后在邓小平总书记的支持下,挺身而出,对林彪的谬论作批判的事实。
    这两部著作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大型丛书《将帅传记、回忆录》中的两部。这套丛书目前已出版了《刘伯承回记录》、《徐海东将军传》等。

通讯员吴早文 新华社上海7月20日讯       
《解放日报》、《人民日报》1989年7月21日转载  

《将帅传记回忆录从书》推出两部新书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将帅传记回忆录从书》,在今年“八.一”前后,将继续推出两部新作——《二十八年间——从师政委到总书记》和《罗荣桓元帅纪事》。《二十八年间》是一本由出众多老同志写邓小平同志革命经历的回忆录。
    从1939年到1965这“二十八年间”,包括了邓小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期的战斗历程。当年在邓小平领导下,如今已是七十、八十岁的一些老人,围绕着邓小平在这28年间的斗争生活,写下了自己的回忆与感怀。在这些文章中,不只写了邓小平政委与刘伯承师长共同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第二野战军作战,共同经管晋冀鲁豫、中原和西南三大战略区,以及他调中央工作的十几个年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史实,而且,更突出地追记了他在这些斗争中的领导活动,形象地描绘了邓小平的为人,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以及他在这些老人心灵深处所留下的不可泯灭的影像。
    罗荣桓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著名老作家白刃是最熟悉罗帅的作家。作者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出发,写了罗荣桓艰苦奋战敌后、进军东北,特别是在辽沈战役中,为贯彻毛主席先打锦州的作战方针,与林彪的右倾思想进行了多次的斗争;当林彪主持军委工作、、红得发紫的时刻,为纠正他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上的种种错误,罗荣桓在邓小平书记的支持,挺身而出,对林彪的谬论作了有力的批判......,塑造了罗帅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工作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

李亦华《解放日报》1989年7月22日  

《罗荣桓元帅纪事》出版

    今年12月16日,是罗荣桓元帅逝世26周年纪念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罗荣桓元帅纪事》一书。
    该书以纪实文学手法,描绘了罗帅战斗生活的种种动人画面。特别记述了罗帅在辽沈战役中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作战方针,以及在战役指挥上、政治工作上、后勤工作上等等方面的卓越功勋;披露了某些鲜为人知的在辽沈战役中和建国以后与林彪斗争的内幕。
    本书作者白刃,生于闽南侨乡,少年时赴菲律宾谋生。1937年回国去延安,后在八路军115师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在第·四野战军工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的文笔细腻、朴实,史料运用准确、翔实,叙事形象;生动,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信史”。

盛里予 89年?月  

文坛宿将大聚会

    作为作家摇篮的鲁迅文学院(前身为中央文学研究所,后又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为中国的文坛培养了众多作家,像徐光耀、陈登科、吉学霈、邓友梅、张志民、雷加、白刃等。8月24日、25日,鲁迅文学院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学员在京城相聚。
    这批学员已毕业40多年,重逢后的喜悦溢于言表,他们热烈交谈,彼此捕捉着当年的影子:“你没变,还是老样子。”“你还是那么漂亮,一点儿没变。”然而,老学员中最年轻的也已60岁,最年长的已是八十多岁的老翁了。
(下略)

颜比泓 95年?月  

泉州籍作家风采
作家简介——白刃

    1918年生于晋江永宁镇,1932年去菲律宾谋生,做工卖报当学徒,在马尼拉华侨中学半工半读。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回国参抗日战争,曾任八路军参谋、干事、报社主编、广播电台台长;1952年专事文艺创作、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上下部),电影与话剧《兵临城下》、《白刃小说选》、《白刃剧作选》,诗集《野草集》,散文集《永不凋谢的花》,文学传记《罗荣桓元帅记事》等。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南音学会顾问等职。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国家特别津贴。

作家自白

    一个人的生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上,只是短促的一瞬间,如果他能抓住这一瞬间,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用生命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即使粉身碎骨,他那美丽的灵魂和崇高的理想,将和南山的松树一样,万古长青!

——录自我的话剧《白鹭》中的一段台词  

《泉州文学》1998年第五期  

《白刃文集》: 60年战斗和创作生涯写照

    军旅著名老作家白刃同志文集,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文集分七大卷,共四百多万字。第一、二卷收入《南洋漂流记》和《战斗到明天》(上、下部)两部长篇小说;第三卷收入《龙真人别传》中篇小说一部及《太阳医生》、《香港的雾》等27篇短篇小说;第四卷收《糖衣炮弹》、《白鹭》和《兵临城下》等七部话剧;第五卷为影视剧、歌剧、说唱及诗词;第六卷收入《罗荣桓元帅的故事》、《抗战故事》和《香港见闻》等纪实文学;第七卷收入《到延安的前前后后》、《南昌起义的老帅们》等133篇散文、特写和战地通讯。《白刃文集》是作者六十年来战斗、工作及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作者童年去南洋谋生,在马尼拉半工半读。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回国,翌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后参加八路军到山东敌后抗战。历任参谋、连指导员、报社主编、广播电台台长及新华社记者等职。战争年月,长期在前方工作,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及多次大小战斗。文集中的作品,大都是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生动故事创作的。

《北京青年报》2003年1月16日  

《白刃文集》出版

    军旅老作家白刃文集,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白刃文集》分7卷,共400多万字。文集收入《南洋漂流记》《战斗到明天》《龙真人别传》《太阳医生》《香港的雾》《糖衣炮弹》《白鹭》《兵临城下》《罗荣桓元帅纪事》《抗战故事》《香港见闻》《到延安的前前后后》《南昌起义的老帅们》等长、中、短篇小说、话剧、影视剧、歌剧、说唱、诗词、散文、特写和战地通讯等。
    《白刃文集》是作者60年来战斗、工作及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作者童年去南洋谋生,在马尼拉半工半读。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回国,翌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后参加八路军到山东敌后抗战。历任参谋、连指导员、报社主编、广播电台台长及新华社记者等职。战争年月,长期在前方工作,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及多次大小战斗。文集中的作品,大多是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生动故事创作的。
    《白刃文集》出版后,根据作者意愿,大部分赠送给作者曾经战斗过的部队,赠送给作者家乡的大中小学和北京、广州、厦门等地大图书馆及海内外亲友。小部分以半赠送形式发行。

《文艺报》2003/1/23   

《白刃文集》出版 2003年1月24日 10:14  唐颖豪 来源:文艺报

情注部队 心系官兵——军队著名老作家白刃向女兵八连赠书

    特约记者李启山、记者杨清波报道:9月8日上午,雨过初霁的泉城,空气清新怡人。话剧和故事影片《兵临城下》的作者、编剧、军队著名老作家白刃偕夫人来到某通信总站女兵八连,把凝聚一生心血、精心创作的两套《白刃文集》(共14卷)赠给了八连官兵,受到热烈欢迎。
    白刃原名王寄生,笔名王爽、蓝默,1918年生于福建省晋江县永宁镇,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干事、指导员,报社主编,安东(今丹东)广播电台台长,西满军区、东北后勤宣传科长、教育科长兼《反攻报》、《后勤报》主编,新华社前线分者记者,第四野战军编辑科长等职,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1952年专事文学创作,1985年离休。他自1936年开始在菲律宾华文报刊上发表作品起,60多年来,出版小说、剧本、诗歌、散文集30余部。他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白老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南音学会顾问、中国电影基金会名誉理事、菲律宾华侨归国联谊会顾问、菲律宾华文联顾问、澳门福建同乡总会名誉顾问、北京集美校友会副理事长。
    捐赠仪式举行前,白老和夫人听取了女兵八连的情况介绍,参观了连队的荣誉室、图书室和俱乐部,对连队取得的优异成绩称赞不已。捐赠仪式上,白老兴致勃勃地向官兵们谈起了自己曲折而传奇的革命经历,并勉励大家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使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女兵八连官兵表示,一定牢记革命老前辈的嘱托,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

《前卫报》2003年9月10日 本报讯   

各有造诣的三作家

    石狮人一向能文能武,武的方面素称武术之乡,好手如林;文的的方面也未惶多让,作家辈出。白刃、王玉树、陈安全三人堪称“国字号”的作家,他们皆属中国作家协会成员,而且分别在创作、评论、翻译三个领域各擅胜场。
白刃先生原名王寄生,是石狮市永宁人,现年83岁,居住北京。14岁赴菲律宾谋生,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在八路军115师任参谋。先后调任《战士报》主编、《鲁南时报》总编辑、《民兵报》总编辑、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1936年开始写作,创作了大量反映革命斗争的新闻通讯、诗歌和小说。代表作为电影剧本《兵临城下》,主要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南洋漂流记》、短篇小说《激流》,戏剧《战火纷飞》、《香港之梦》,诗歌《铁脚团长》、《前进的回声》,散文通讯《无敌英雄》、《永不凋谢的花》,传记文学《罗荣桓元帅记事》等30多部。近年出版了《白刃文集》。

《石狮市文明办》  

“我为自己是石狮人而自豪”——访石狮籍著名作家白刃

    只要是有时间,87岁高龄的著名作家白刃总会选择春暖花开的季节回到家乡永宁,今年也不例外。昨天下午,在永宁镇一座普通的民宅里,白老饶有兴致地和记者聊起他的非凡人生。

二十二岁当总编

    自老1918年生于永宁,幼年只读过两年私塾。1932年到菲律宾谋生,并于1935年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救国会“七七事变”后,他回到国内,在厦门集美念书。1938年,他在李公仆主办的一份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难深重下的泉州军政》,差点惹祸上身。白老在菲律宾时的老师董冰如鼓励他到延安去,这正中了他的下怀。1938年10月,白老路上级大的土地,在抗日军政大学,他穿上了军装,学习的是防化专业。1939年,他被调到鲁南的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和肖华等手下工作。在那里,他参与厂《战士报》和《时事通讯》的采编工作。旧40年6月,他被任命为《时事通讯》的总编辑,时年只有22岁。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们部队奉命到皖南支援新四军。1943年,由于日本人将公路和铁路都封锁了,报纸没法发行,只有停刊。这之后,他下到连队白了近一年的连队指导员和鬼子打了一些仗。1944年,他到山东的《滨海民兵报》任主编,次年又到《山东画报》当总编、之后,他又当了广播电台的台长,还相继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后来,他跟随部队到了汉口,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1958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问世。接着,他开始了著名的《兵临城下》的创作。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成右派。多次被开除党籍。建国后,他先后在部队任职,现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副军职离休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还担任了不少社会职务。目前,他正在创作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的长篇小说。

心态平和益长寿

    87岁高龄的白老神采奕奕、精神矍铄,讲起话来也侃侃而谈、神采飞扬,丝毫不像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记者问他的长寿秘诀,他笑着说这其实很简单。白老说,他从小是吃地瓜长大的,所以至今还保留着吃地瓜的习惯,在北京时,他每天至少吃一次地瓜稀饭。在饮食上,他喜欢清淡一些的食物,他说自己的胃口很好,什么东西都能吃他重视体育锻炼,除了游泳、打球外,他每个星期还要跳两次舞,而且是跳那种快节奏的。白老还认为,要让自己时常处于一种工作状态,这样脑筋才不会僵化,有利于身心健康。白老说,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要是没有这种心态。文革时的那些磨难早就将他击垮了。

石狮发展我欣慰

    “每次回来,看到家乡的变化,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特别是这次,看到服装城的开业和海博会的召开,石狮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我更自己石狮人而自豪。”白老说。他又谈到,石狮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很快。各项建设事业都大踏步前进,给他印象较深的是石狮的文化建设,诸如绿洲书社这样的文化团体在全国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白老说,一个地方光发展经济不行,还特别要重视文化建设,经济是现在,而文化是未来。“这次回来在家乡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我比较放心,虽然石狮的发展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步步解决。但有现在这种进取的精神鼓舞着,石狮是有希望的。石狮的前途是光明的。”白老最后说。

《石狮日报》2005年4月22日  
(刘文煌 记者 张军璞文/摄)

永不凋谢的花——访归侨军旅作家、《兵临城下》作者白刃

    在数十年的人生旅途里,他三次死因逃生。两次被开除党籍,一次被解除军职,四次参军入伍,三次劳动改造,这个传奇人物就是著名的归侨军旅作家白刃。而他遭遇这么多挫折,大都与对写作的热爱有关。17日上午,本报记者在厦门大学逸夫楼见到87岁的作家白刃。他神采奕奕地说:“借用我一部书的名字,战斗到明天,只要生命不止,我将一直写下去。”

撰写回忆录

    我们的话题从他的近况谈起,白刃说自己正在写回忆录,书名暂定为《归国60年》,他一反常规,从后面先写,即写“文革”。白刃认为,“文革”离得近,写起来印象深刻。“文革”是民族的一场浩劫,一定要认真加以反思。
    对于“文革”白刃有切肤之痛,他说,这段历史自己从头到尾都经历过,当时第一个批吴晗,第二个就是批白刃。白刃挨批的原因是因为创作了那部红遍大江南北的话剧《兵临城下》。这部话剧(后来改编成电影)由于真实地反应力解放战争一段特定的历史生活,受到了周总理和罗瑞卿等领导的好评,周总理还约见白刃,就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然而,林彪和江青却公开点名批判《兵临城下》,他们把影片说成是美化故人,宣扬和平主义,现在真相大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江青等人的目的在影射敬爱的周总理。白刃表示要真实地写出那段历史,让后人牢记历史教训。

与老舍的交往

    1955年,白刃调到北京市文联当职业作家,一直到1963年才离开。当时老舍是文联主席,两人的交情不错。白刃说,老舍平易近人,经常约大家下小馆子,热情邀请大家到自己家里玩,欣赏家藏的齐白石等著名画家的画作和扇面。老舍还爱开玩笑,大家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兵临城下》老舍也看过,并在报上表扬说“武戏文唱’很有创意。
    说起老舍的自杀,白刃认为老舍主要出于“士可杀不可辱”的考虑。老舍一心向着新社会,一腔赤诚却遭冷酷对待,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当时白刃的爱人在文联工作,怕白刃也想不开,打电话劝解。白刃说自己不会自杀,因为他是军人出身,经历的风雨多,还有他坚信正必压邪。“老舍的自杀是民族的一大损失啊!”白刃感慨道。今年是老舍的诞辰106年,白刃为此写了一首藏头诗《老舍永生》:“老年悲歌惊五洲,舍生取义抗狂流;永垂青史传佳作,生命之光照千秋。”

生命不息 写作不止

    1918年,白刃出生于石狮市永宁镇。1932年,年幼的他离乡来到菲律宾,做过学徒卖过报,当过报纸编辑,1937年回国,1938年来到延安。以后他参加抗日战争,当了八路军,后来在部队办报。日本投降,他随军到了东北。在哈尔滨,他看了许多苏联卫日战争的电影和小说,深感中国共产党自1925年大革命后参加了无数次战争,却很少通过文学艺术反映出来。白刃感到了一种责任,同时认为亲历战争,写作上有优势。于是,他开始写小说了。颇有影响的《生死一条心》、《战斗到明天》陆陆续续写出来了。
    为了专心写作,他还跟有关领导闹翻了。领导看他是个可造之材,想培养他往仕途上走,可白刃不干,就是想搞创作,为此还挨了处分。不过,他最终当上了专业作家。为了响应作家职业化的号召,他还很天真地有8年时间不拿工资。好在他的作品颇受欢迎,稿费收入能维持生活。2002年,为了总结自己的创作成绩,他还自己花20万元出版了七卷本的《白刃文集》,为文学界献上一份厚礼!
    对于年轻作家,白刃建议,不能为了挣钱而写作,要忠实于历史和自己的良心,关键还要有吃苦和挨批评的思想准备。

关于东南亚华文写作

    关于菲律宾的早年漂泊岁月,白刃十分留恋。1983年根据这段经历写成一部半自传的小说《南洋漂流记》,十分受欢迎。该书还被翻译成菲律宾文,在当地颇受好评。
    白刃曾经三次带领福建青年到菲律宾讲学,推广华文,帮助当地成立文学社,指导当地青年搞创作。现在他更多的是从事文化交流工作。菲律宾文艺界想到中国访问文学前辈,都愿意找白刃牵线搭桥,丁玲、艾青和端木蕻良都是白刃介绍给他们的。他还给菲律宾文艺界的有关征文请专家当评委。
    华文的“星星之火”在海外闪烁,那里华人的下一代因此对中国更加热爱,白刃十分欣慰。

《厦门日报》2005年4月22日     
独家专访  文/图 本报记者 宋智明  

文约白刃

    “枯树下,望白云;忆往事,乱方寸。故国尚沉沦,胸中烈火焚!何日驱强寇?转乾坤。枯树新生,洗雪心头恨。”1944年,26岁的白刃在山东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棵枯树下给自己拍了一幅照片,并题写了上述诗句。打量老照片上英气逼人的青年,读着铿锵有力的诗行的时候,我想起了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样的慷慨激昂、同样的热血沸腾,我想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华民族永远摧不垮、压不弯的脊梁!
    走进如今已87岁高龄的白老的家中,迎接我的是老夫妇慈祥的笑容和殷勤的问候。“写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好,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白老告诉我,在2002年,他自己出资20万元出版了用60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书《白刃文集》(共七卷),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留下点史料给后人,让他们了解战争、了解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这些人写东西都是很认真、很负责任的,绝对不会随意杜撰。”与白老并肩走过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的妻子在一旁补充,并且诚恳地告诫我,“你们年轻人,尤其是像你们这些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应该读点历史,这对你们的工作将很有帮助。”
    “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你眼睁睁地看着你的亲人、你的战友倒在你身边,死在敌人的枪炮下。残酷,异常残酷!在漫长的八年抗战中,我们就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把日寇赶出中国!”听着已过髦耋之年的老夫妇深情的回忆、平和的叙述。客观的分析,我不禁为一种豁达与宽容所感动:他们痛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但是他们并不怨恨日本的人民;他们强调应该对孩子进行细致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但他们并不急于求成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迫切,而是主张循序渐进逐渐贯彻深入……白老夫妇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曾经沧海的达观,一份知足常乐的焕然以及尽我所能地执著,没有了青年时代的慷慨激昂,却多了一份宁静致远的澹定。
    采访结束的时候,白老告诉我,他现在每天上午坚持写作,下午则出去和干休所里的老同志们一起打打台球、游游泳、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生活过的很有规律也很充实。他现在惟一的心愿就是早日完成自己的写作,多给后人留下一些珍贵的历史材料。

白刃简历

    原名王寄生,笔名王爽、蓝默。1918年10月12日生于福建晋江永宁镇(今属石狮市)一个华侨家中。1936年参加革命,在《华侨商报》社工作。1937年春天回国,在家乡组织青年抗日救国会,后进厦门集美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后,于1938年夏天去延安抗大学习,参加八路军,1939年分配到山东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任化学参谋,后调政治部任新闻干事。1940年夏天调《鲁南时报》任总编辑,1941年调回115师任《战士报》主编,1943年精兵简政,《战士报》停刊,申请下基层锻炼,调十三团二连任政治指导员,1944年任滨海军区《民兵报》总编辑,1945年调《山东画报》任副主编。1945年10月去东北,任安东(今丹东)广播电台台长。1947年任西满军区宣传科长兼《反政报》主编,1948年任东北后勤教育科长兼《后勤报》主编,夏天调新华社前线分社驻六纵队记者,参加辽沈及平津两大战役;在抗日战争中每次战役,均以记者身份到前方参战。1950年任第四野战军编辑科长。现为总政离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南音学会顾问、菲律宾归国华侨联谊会顾问、北京集美校友会理事长,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顾问、澳门福建同乡会名誉顾问。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
    1936年开始在菲律宾报刊上发表作品。60年代出版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上下部,《南洋漂流记》、《白刃小说选》、《白刃剧作选》。诗集《野草集》、纪实文学《罗荣桓元帅纪事》、话剧与电影《兵临城下》等书 30余种,4百余万字,现已结成《白刃文集》七卷出版。

《中国体育报》八一军旗栏目2005年7月19日 贾海红  

?o念中??人民抗日???暨世界反法西斯????倮?六十周年?n}?v座

【本?笙?息】“???v史·??酆推健薄?—?o念中??人民抗日???暨世界反法西斯????倮?六十周年?n}?v座,昨日上午九?r半假中?大?B何?t?o念堂?e行。?v座邀?到??年?e?O?⑴c抗?鸬娜A?S主?v,行政?L官何厚?f等任主?Y嘉?e。主?k?挝慌e?k系列的?o念活?樱??本澳居民重?乜??v史,??严攘???^?B、??嵫?,?槊褡???家的精神。
    是次?v座由澳?T?w?S???主?k、中???S??f?k,行政?L官何厚?f、中??k副主任徐?伞⑼饨徊狂v澳特派?T公署副特派?T?S松甫、中???S?副主席李本?x、原?V?|省省?L梁?`光。?V?|省?S?主席王?s??任主?Y嘉?e。?v座前,?S????L梁仲?A分?e向主?Y嘉?e致送?o念品;何厚?f向三名??年?⑴c抗?鸬睦?㈩I梁?`光、白刃、?W?慧致送?o念品。
    梁仲?A致?~表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主?x?l?印熬拧ひ话恕笔伦?,?S後又在上海燃起侵?A?鸹稹H湛芩?到之?,河山被蹂?k,同胞被屠??,全????魍?仇,浴血?^?稹T谥腥A民族的危?y?P?^,旅居世界各地的?S胞迸?l出??烈的?崆椋??x捐、?x演、?x?u,以各?N形式支持?|北?x勇?和十九路?抗?穑??樽??抗?鹁杩睢⒕栉锏娜A?S?_四百多?f人,?s占???r全球?A?S人口的一半,遍及??洲、南美美洲、大洋洲和非洲,?A?S捐款?s?_十三?|元。抗?鸨??l後,大批?A?S毅然回到?鸹鸺??w的祖???⒓涌?穑?用自己的?r血和生命,?V??下光?x的一?,???俜ㄎ魉棺鞒鲐??I。
    六十年?^去了,?v史????q新,但是日本的一小撮人篡改?v史,妄?D抹掉日本???主?x侵?A犯下的罪行、抹掉在??洲犯下的罪行,中??人民??Q不答??、??洲人民??Q不答??。?S??e?k是次?o念活?樱?就是要以史?殍b,???v史,不忘?^去,??畚?恚???酆推健?

澳?T日?? 2005年8月4日  

特稿

    ?榈挚谷哲?的侵略,挽救?於水深火?帷⑼???绶N的同胞,中???民?M???,?^起抗日的行?樱?燃起了心系祖??的海外?S胞抗日的怒火,他??冒著被??地政府判刑的危?U,??踏上?鸹疬B天的祖??大地,?e?O?⒓涌?稹?w?S????e?k的抗??倮??n}?v座,??矸坡少e?A?S白刃以及泰???A?S?W?慧回???年他???⒓涌?鸬钠D苦?q月。
    白刃表示,他本是?}南海隅一??村的野?B童,唯?x?^?赡晁桔印R痪湃?二年去菲律?e?\生,由於??民?h不抵抗?G掉?|北,???r菲律?e人瞧不起?A人,令他很受刺激。一九三七年春,他?c三???A?S青年去南京,不料在南京救???o?T,??D到了延安抗大?W?。???I後分配到山?|。八路?一一五??,在沂蒙山?^和日?打了七年仗,直到日本投降。
    白刃??述??年—一五??指??T英勇痛?羧湛芙??^。?m然??年抗?鹌陂g?O其?D苦,遇到荒年??常挨?I,但八路??猿趾?^勇抗?穑?八年?g?缀跆焯?痿Y,有?r一天打?渍蹋?消??耻?五十一?f人,打死打??俘?日?六?c六?f?N人。在八路?伏?簟⒅攸c???绲男?又校?打?袅巳湛?庋妫??远?了全??人民抗?鹦判摹?

澳?T日?? 2005年8月4日  
本?笥?者       

图片欣赏